众木成林,斗重山齐——记单证风控赴南京林业大学参观学习之旅

发布时间:2023-05-03 浏览量:810

伴着细密的春雨,在朱玲总的带领下,单证风控一行众人来到了背靠紫金山、面朝玄武湖的南林大,展开为期半天的参观学习之旅。

下车后,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南林大最具标志性的“地球仪”雕塑——手掌托举地球,白鸟振翅而飞,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寓意,是南林大奏响生态主旋律的生动表现。雕塑两旁是南林大的校风“团结朴实、勤奋进取”,亦是南林精神的真实写照。

沿着步道缓缓而行,一路翠柏水杉,不闻鼎沸人声,但听鸟鸣阵阵,颇具沉静之美。转过“思源”石,再走几步,便来到此行的重中之重——生物技术大楼。大楼建成于90年代,坐落于极负盛名的樱花大道上,借由两侧不同年代栽培的花树与老图书馆相连。新老相望,一条纽带系着的是先人与后辈的薪火传承。可惜今年热得太早,未能领会“一夜春风过,山樱竞相开”的绚烂。去年适逢南林大120周年华诞,徐平炬董事长向母校慷慨捐赠,展现了“心怀大爱,情系教育”的企业家精神,校方亦回报给校友万分热忱,决定将生物技术大楼以徐平炬董事长冠名,以见证这份校友与校方之间“双向奔赴”的深厚情谊。

负责接待我们的韩艺飞老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大概情况:南林大以林科为优势,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,是国家第一批双一流学校,现有院士两名、学生三万余人、教职工三千多人,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067人,博士生导师263人。韩艺飞老师和我们聊起,徐平炬董事长当年就是在林学院潜心苦读,据老教师们回忆,当时就觉得徐平炬董事长的英语水平特别好,想来命运的种子也许在那时便已悄悄播下了。

接下来,我们又在周永萍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生物技术大楼10层的校史馆。周永萍老师研究校史多年,对南林大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。展厅正中,一幅“五脉汇合”山水画别具心裁地展现了南林大的建校历程。南林大,最早可溯源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,与东南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等九所院校同根同源,获评“校风馥郁,血统端庄”。如今的南林大,是由中央大学、金陵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南昌大学、湖北农学院五家的森林系合并而成,故谓之“五脉汇合”。南林大的校训是“诚朴雄伟,树木树人”。 “诚朴雄伟”即诚意、质朴、雄壮、伟大,这是优质的教师、优秀的学生、杰出的人才必须具有的品德、精神、学识、目标、理念的训导。“树木树人”,既是言明学校传统优势林科的职责和使命,亦是暗喻做人、做学问要像树一般耐得住寂寞,也只有像树一般根深蒂固,才能枝繁叶茂,才能长成参天大树。两侧还挂着梁希先生于1946年提出的名言:“让黄河流碧水,叫赤地变青山。”这与习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两山理论不谋而合,体现着南林人超前的生态意识,亦激励着南林人为美好的愿景不断奋斗。

展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宝贵的文物资料,有老教授的论文手稿和讲义,有老一辈南林人的毕业证书和校徽,甚至还有周总理亲自签发的校长任命书。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,承载着道不尽的光辉岁月。周永萍老师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四位重要人物:梁希先生、陈嵘先生、裴义理先生和郑万钧先生,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希先生和陈嵘先生。梁希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,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,在南林大任教16年,是林业工程学科的创始人,曾留下“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”的名言。陈嵘先生亦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人物,不仅学问做得好,还在老家安吉自费办了一所小学,去世的时候将两万多册图书、七万八千多块钱的稿费尽数捐献给国家,设立了陈嵘奖学金。这几位先生,经历过中国最为动荡惨淡的年代,怀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念,扎根于神州沃土,反哺向社会大众,是众多南林人的缩影和向导。袁枚有诗云:“繁枝高拂九霄霜,荫屋常生夏日凉。”前辈的事迹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,做学问、做事业要像树冠般高耸,做人、做心则要像树根般深扎于来的方向,回报社会、荫庇后人。

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”学科研究、外贸行业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,宛如桑叶沃然茂盛、充满光泽,我们的面前尽是挑战,我们的面前也满是机遇。此次参观学习之旅,是赛尔与南林的重逢——因为赛尔精神与南林精神之间实在有太多共通之处!在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,不少同事频频点头,南林精神对我们而言不是陌生艰涩的,反而更像是“高山流水遇知音”。满腔的感慨一时竟不知如何表达,便就寄希望于明年春时,能再与大家来此处赏一场樱花吧。